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田野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十堰市四普办高位谋划、科学布局,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四普新发现力度,在高质量完成既定普查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部署开展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等多项文物保护课题项目。近日,十堰市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历时近两个月圆满完成。据此次专项调查统计,武当山共有摩崖石刻43处,其中此次专项调查新发现20处。
科学布局,在“谋”和“定”上绘蓝图。普查工作启动伊始,十堰市四普办早谋划早布局,深入研究国家总体方案、普查技术规范及湖北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在制定全市普查实施方案时因地制宜,根据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了开展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的目标蓝图。
知行合一,在“做”和“实”上下功夫。武当山石刻文物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但大多分布在悬崖绝壁上,人力难以到达。专项调查中,调查组不畏艰难,翻山越岭,趟林踏棘,充分利用航拍、测绘、倾斜摄影、拓片等技术手段,对辖区内摩崖石刻进行全面调查登记,确保应普尽普、不漏一处。此次调查成效显著,新发现摩崖石刻20处,其中明永乐年间岩画遗存、焦家山“南道北达”碑刻、大柳树摩崖石刻群、仙关摩崖石刻等多处珍贵摩崖石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后续深入研究武当山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依据,为进一步提升石窟寺和石刻保护管理整体水平提供了支撑。
善作善成,在“创”和“先”上做文章。此次武当山石刻资源专项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标志着十堰市文物保护专项调查课题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十堰市四普工作已经完成从“普”到“专”的根本性转变,更是在全省范围内首个部署开展四普专项调查的市州。下一步,十堰市四普办将继续锚定目标,善作善成,切实做好武当山“两道一路”、堵河流域旧石器等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课题项目,持续加大四普新发现力度,探索更多创新的文物保护措施,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四普工作,让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通讯员 吴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