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涂大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市民纸质阅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而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更需要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让书香成为十堰的味道。丰富纸质阅读、打造城市书房也是我们文旅部门一直以来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今年,我局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群众阅读率。
一是通过城市书房建设营造新型阅读空间。“城市书房”是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活动的延伸,是集阅读、展示、休闲为一体的新型阅读方式。我市以丹江口市为试点,依托丹江口市图书馆在丹江口市大坝公园、沧浪洲兴建了“均州书房”,为市民提供12小时不间断的图书馆服务。市民刷借阅证入内,实现自助借阅服务,书房近18000册藏书,自开放以来,日均接待读者300多人次,给广大市民带来“便捷、高效、舒适”的阅读服务。下一步,将在我市推行丹江口试点经验,积极与景区、社区、学校等加强合作共建,在全市范围创新打造融合性的新型阅读空间;与有意愿参加阅读空间建设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设施配套建设,让阅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二是实施图书馆总分馆项目拓展服务渠道。“湖北省十堰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今年,我局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总分馆+”项目,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市图书馆、市群艺馆以茅箭区、张湾区为试点,依托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企事业单位活动中心,形成了“建设、管理、服务1+3”模式的总分馆网络,实现了图书借阅“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形成了文化培训、文艺普及活动的上下联动,推动了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通过试点推行的成功经验,将总分馆模式复制到全市十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通过这一重要手段,成功建立上下联通、运行规范、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总分馆体系。现今,全市已建成图书馆分馆164家,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95%,由于借阅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在一定程度上,十堰市总分馆建成和运行也切实提升了我市群众对文化事业的满意度。
三是积极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培养群众阅读兴趣。组织全市各级图书馆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图书流动服务等形式,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纳入常态化管理,年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20余场次。在重大节庆日组织各分馆与中心图书馆共同开展线下“同城共读”“阅读分享”“亲子阅读”“名家导读”和线上竞答、讲座、展览、观影等系列文化主题阅读活动。今年,全市各级图书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暨全市全民读书月启动仪式当天以主会场的形式参与活动,组织百余所分馆及分馆辖区内20多家单位3500多人,主动参与线下“同城共读”快闪活动。我市图书馆坚持示范引领,引导各级图书馆善用数字资源持续开展“话说地方文献—《湖北省志》”“红色故事绘”“小雅姐姐讲故事”等面向全年龄段群众的线上阅读科普活动,通过创新线上阅读普及活动,以最便捷、有效的普及方式再掀全民阅读高潮。
四是加强保障力度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坚持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两手抓,不断优化图书资源建设,突出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坚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两手抓,不断优化图书资源建设。近年来,各地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均有明显提升改善,每年“新增藏量购置费”普遍高于“购书专项经费”。目前,十堰市图书馆年新增文献2万余册,年均征集地方文献200余册,馆藏文献达到85万册(件)、可利用数字资源150TB。县级图书馆中丹江口市图书馆、竹溪县图书馆馆藏量均突破35万册册(件),竹山县图书馆作为湖北省13个古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收藏古籍图书6500余册,其中善本古籍有1100余册。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县级以上图书馆分馆、图书流通服务点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馆藏资源通借通还,以满足市民的日常借阅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十堰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市文旅部门将积极倡导全民阅读风尚,极力营造纸质阅读环境氛围。我们将持续创新思路、拓展服务,不断加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推广建设,举办全市全民阅读活动、主题图书展、线上少儿绘本展、“十堰地方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惠民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民众发放读书消费券,拉动文化消费;动员、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以企业赞助冠名等方式在社区、商超、市民服务中心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设置图书角,阅报窗,提供纸质图书、报纸供市民阅览,让“书香”流动起来,让纸质阅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让市民群众乐享全民阅读工作建设成果。
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