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1081336/2020-00960
主题分类
发文日期
2019年12月31日 18:03:47
发布机构
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号
十文旅发〔2019〕62号

2019年是文旅部门机构整合、产业融合的开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精神,紧紧围绕“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的总基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安全生产、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四大任务,呈现出“稳、新、实、多、好”的良好态势。全年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30%,旅游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预计突破4%。通过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带动全市约4万人实现脱贫。

一、2019年工作特点

(一)“稳”中推进

一是机构改革稳。按照全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要求,局党组克服了行业大、头绪多、任务重、情况复杂等困难,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机构改革平稳着陆到位。

二是队伍人心齐。在班子和中层干部职数压缩、消化压力大的情况下,全体领导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大局意识,积极参与支持改革,服从组织纪律,强化团结协作,整个行业干部队伍做到了“思想不滑坡、工作不断档、作风不减弱”。

三是工作转换快。在认真调研、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局党组2个月内迅速召开了“4+2”会议(党组会、全局干部会、全系统干部会、全市文旅工作会议,精品创作座谈会和体育工作部署会),出台了党组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规则、机关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和综合目标考评办法,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迅速有力。

(二)“新”字开篇

一是思路新。确立了“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的总基调和“文化出精品、旅游抓项目、体育拿奖牌、广电施监管”的总目标,整个文旅系统思想有了圭臬、行动有了遵循。

二是措施新。重点实施“十个开”,即文旅政策性文件“开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开启”、十堰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开工”、文旅产品博览中心“开馆”、体育马拉松“开跑”、文化旅游生活频率“开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十堰建市50周年文化活动“开演”、十堰市第六届运动会“开幕”,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全面“开航”,协调并进。目前已顺利完成九开。

三是环境新。把“文、雅、美、简”作为改善环境的标准,大力开展书香机关建设,既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提供好的条件,也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作出指引,更为增加干部职工对单位的自豪感、荣誉感打下了基础。

(三)“实”处发力

一是实推项目。全市在建项目112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新开工国瑞欢乐世界、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等项目20个;20多个项目纳入中央、省文化旅游项目支持范围,已争取文化旅游专项资金6300万元;全年完成旅游厕所136座,超任务16座;新谋划文化旅游项目42个,签约文旅项目42个,签约金额400多亿元。省委宣传部2019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有关情况通报,我市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共35个,签约金额364.9亿元,到位资金33.19亿元,文化产业招商签约和项目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夯实基础。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GDP占比在全省排位靠后的现状,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让文化产业企业“进笼子”,做到“能入尽入”,并指导“个转企,企入规,规走强”。目前全市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到15000家,初步认定的文化规上企业115家,规下企业4324家,较2017年翻了一番。

三是实干创新。为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设施“动”起来,创新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科技资源共融共生。成功创建文旅体融合发展的3A级以上景区5家。十堰博物馆、武当国际滑雪场、竹溪红色记忆博物馆等一批文体项目被精编进旅游线路,吕家河民歌、山二黄等一批非遗项目和《九龙传说》一批演艺节目进入景区,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加了景区吸引力,拉动了游客消费。“郧西七夕”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竹溪县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省文旅融合示范县。

(四)“多”面开花

一是大事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十堰建市50周年,举办了“祖国颂·十堰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完成了“璀璨七十年,颂歌献给党,辉煌大十堰,致敬新时代”钢琴快闪专场拍摄和“守初心 担使命 唱经典 ”文艺惠民义演系列活动。在汉十高铁开通和南水北调通水五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北京市文旅局签订了文旅合作协议,邀请全国百家媒体和旅行商深入一线行验,包括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十堰(国际)马拉松大赛和十堰市第六届运动会,其中六运会成为十堰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竞赛项目设置最全、办赛规模最大的一届体盛会。

二是喜事多。“十堰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黄连花开”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13幅作品入选2019年度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创作计划,入选作品数居全省市州第一。花田酒溪等9个乡村点进入全省荆楚乡村文化旅游百强村,10条乡村旅游线路纳入全省精品线路。我市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获4*200米和4*400米两项冠军。市委书记张维国同志专门为此做出批示:“我市竞赛运动员在‘二青会’上勇创佳绩,值得庆贺。我们还要进一步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加快体育强市建设,争取更大进步,为建设体育强省,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做出十堰贡献。”

三是活动多。参与了央视“灵秀湖北”整体宣传。精心组织参加了2019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五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魅力中国城》第三季启动仪式和《魅力中国城》西昌文化旅游博览会、湖北省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第33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台湾2019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等多项活动。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图片展、“江汉八家”中国画作品展、“翰墨迎春”美术书法展等多期展览。完成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600 场,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100场,惠及观众130万人次。

(五)“好”中创优

一是发展环境好。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制订了《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扶持奖励办法。成立了十堰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和十堰市旅游行业协会。邀请10家金融部门与20多家文旅企业开展座谈,建立了银企对接平台。

二是发展效果好。武当山景区和张湾欢乐世界项目斩获2019《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人气旅游景区和年度魅力最具投资价值文旅项目大奖。丹江口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创建已进入国家笼子,房县、郧阳、郧西等地整合资源、捆绑创建5A级景区工作全面推进。丹江、竹山等地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竹溪县天宝乡乡镇运动健身中心等6个省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全部完工。

三是发展态势好。投资50亿元的欢乐世界、投资40亿元的汉水九歌、投资10亿元的花田酒溪等一批大项目,投资50亿元的武当太极小镇、张湾区涵碧楼等综合体新业态项目全面启动,将彻底改变十堰文旅发展格局。

(六)“严”字当头

一是严抓主题教育。制发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任务书,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成立9个巡回指导组坚持开展分层分类、跟踪指导。组织集体学习12次,宣讲3次,专题研讨1次,参加读书班累计350余人次,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8篇。对照市委主题教育办14项专项整治要求认真检视整改,筹措180万元采购80套体育健身器材分别安置在70个社区和小区;清退整治市群艺馆、市图书馆被侵占挪用的公共文化场地5000余平方米。

二是严抓监督执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经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私车公养专项整治、公职人员及其亲属违规享受城乡低保和保障性廉租房等专项整治工作。举办党规党纪和国家监察宣传教育暨廉政文化进乡村走基层系列群众文艺演出活动43场,开展廉政文化下基层进校园活动135场。在省市各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110余件(次)。开展廉政谈话80余人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1人,政务撤职1人,行政警告6人,诫勉谈话2人,批评教育15人次,谈话提醒12人次,通报批评3人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三是严抓安全监管。压紧压实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打击非法集资、广播电视违规广告等专项行动,全年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共出动执法检查720人次,立案调查37件,结案31件,责令改正26件。按时办结“市长热线”“阳光信访”“网上问政”等平台咨询、建议和投诉100多条,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2件,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脱贫攻坚、五城联创、人才队伍建设和群团老干等工作均取明显成效。

二、主要体会

今年全市文旅工作能在机构改革压力之下取得良好开局殊为不易,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三:

一是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今年以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和上级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局机关、重大项目现场调研,鼓舞士气解决难题。市委书记张维国主持召开了文旅系统座谈会和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文旅改革难题,审议《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长陈新武在湖北卫视为十堰代言作城市形象宣传。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极大地鼓舞提振了文旅系统干部的精气神,转化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是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长期精心培养的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克难、善于创新、乐于奉献、恪于肃纪”的文旅铁军。从服务重大项目、完成攻坚任务、营造发展氛围等方面的工作痕迹中,无不体现出这支铁军的以上鲜明特色。

三是离不开一个既高屋建瓴、又务实落地,既宏伟大观、又符合实际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和“文化出精品、旅游抓项目、体育拿奖牌、广电施监管”的确立,恰逢其时,甚堪担当。

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12月30日


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     2019年12月30日印发